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产品
文章
搜索
名称
描述
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首页
支系概况
学术研究
教育扶贫
彝风彝俗
研究中心
红彝文化
聚焦彝人
聚焦彝人文章详情
秀美彝山
Article details
文章详情
引导页
>>
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
家乡二十四节气农谚部分彝语释析
当前位置:
创业之星
传承基地
研究中心
中心动态
机构概况
机构设置
主任简介
顾问风采
研究员风采
研究成果
红彝文化
毕摩文化
服饰文化
丧葬文化
酒文化
建筑文化
传统礼仪
红彝文艺
文学
音乐
红彝山歌类别
红彝山歌视频
民间歌手传承人
传统乐器
传统乐器传承人
红彝风俗
传统节日
风俗习性
红彝婚俗
秀美彝山
武定县
猫街镇
白路乡
禄丰县
高峰乡
中村乡
一平浪镇
和平镇
元谋县
扶贫教育
公益活动
彝山教育
扶贫开发
红彝图库
服饰
摄影
节庆
习俗
乡村
聚焦彝人
2
留言标题
留言内容
提交
家乡二十四节气农谚部分彝语释析
来源:
|
作者:
陆翠丽
|
发布时间:
2021-02-01
|
2938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乡二十四节气农谚部分彝语释析
陆翠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唯一全国通用的日期计算法,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云南省的二十四节气属外来物,其具体的传入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老人对家乡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家乡的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在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基础上融合了家乡本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理念而创造出来适合本地的二十四个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家乡的二十四节气不仅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历经了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精明能干的彝族人给二十四节气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使得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寓义。
古人将春季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将夏季分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将秋季分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将冬季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充分考虑了节气、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把一年平均分成二十四份,并以各地候温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含有六个节气,四季轮回,由此组成了我国独特的二十四节气。先辈们融合了家乡的风俗习惯,给每个节气融入了特定的内涵。
1、立春,也为打春,红彝语为“孬捞刀”,公历2月3-5日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万物之始,此后万物逐渐复苏。在彝族老人眼中,立春被定为山川草木的生日,草木过完生日以后开始抽枝发芽。在这天,上山砍柴、挖地、下谷建坝拦水等损害草木生长的行为都是彝族老人眼里的禁忌。他们认为损坏草木的行为冒犯了山川的节日,人类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会使草木长得不好,使其家畜羸瘦、庄稼减产等。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意为降雨开始,雨量增加,暂无彝语记录。
3、惊蛰,公历3月5-7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惊蛰,春雷始发,惊醒地下冬眠的百虫,昆虫结束冬眠期,纷纷破土而出。老家关于惊蛰的说法,是小孩喝惊蛰当日的雨水,会变得聪明伶俐,且口才好,虽不知为何,但惊蛰当日的雨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春分过后,家乡的冬小麦开始出麦穗。
5、清明,公历4月4-6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家乡谚语言:“三月清明莫落后,二月清明莫上前”,“莫落后”是在正清前上完坟,“莫上前”是须在正清后再去上坟。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等也就大同小异了。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业上是到了开始插秧的节气。
7、立夏,公历5月5-7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立夏有谚语言“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意思为在立夏这天下雨,则预示着今年将风调雨顺,庄稼收成良好,不下雨则反之。“犁耙高挂起”,一种祈祷的方式,是求雨的意思。
8、小满,公历5月20-22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最是记得小时候爷爷嘴里常念叨:“小满不满,芒种不忙,种包谷去啰”,意为小满不下雨,芒种不用忙。所以,到了小满,便要抓紧将包谷、豆子等及时播种下去,这些作物在最适宜的时间里得到生长,必将大丰收。
9、芒种,公历6月5-7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芒种忙忙栽,夏至点火栽”,意为芒种是种庄稼最好的节气,若芒种栽不完,到了夏至,哪怕在牛角上点着火把(以前有一种种包谷的方式为“跟牛点”),也要把它种完。
10、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是种庄稼最后的时节,暂无彝语记录。
11、小暑,公历7月6-8日交节,炎炎盛夏,天气多变化,暂无彝语记录。“小暑不要栽”,意为到小暑就过了栽种的季节。
12、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暂无彝语记录。“大暑不要蒿”,意为到了大暑,庄稼长得不好,蒿也没用,可以直接放弃。
13、立秋,公历8月7-9日交节,彝语为“锄污”,有谚语言“雷打秋,庄稼收半升”,意为若立秋当天打雷,庄稼只能有一半的收成。立秋当天,不吹风、打雷、下雨,则预示今年的收成必将很好。关于立秋,家乡有一个有趣的说法,立秋当天女人是不能下地的,原因是以前天上一男一女两位神仙相争来人间视察,若女神仙来视察,则会伴随着打雷下雨,且女神仙的衣摆很长,会将田地里的庄稼都扫倒,从而破坏庄稼,使庄稼不好,而男神仙来视察则不会打雷下雨,预示庄稼好。所以,在立秋当天,尽管女神仙很美,但老人也总会祈求女神仙不要降临人间,因而习俗上立秋当天女人是不可以下地的。
14、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表示炎热夏天要结束了,暂无彝语记录。处暑,即出暑,天气开始转凉。
15、白露,公历9月7-9日交节,表征天气已转凉,暂无彝语记录。到播种冬季作物的时节,开始播种豌豆、蚕豆等作物。
16、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当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暂无彝语记录。
17、寒露,公历10月8-9日交节,表征气候已转凉变冷,暂无彝语记录。家乡这时开始播种冬小麦。
18、霜降,公历10月23-24交节,暂无彝语记录。霜降,有“降赢、降输”的说法,即若霜降后的第一天下雨,则预示今年播种的小麦等收成会好,称为“降赢”;反之,若天晴则预示庄稼长势不好,称为“降输”。
19、立冬,公历11月7-8日,暂无彝语记录。土皇完,送土皇。霜降期间有需要祭拜土皇的说法,到了立冬,便要送走土皇。送土皇,须一直走到一个岔路口,在岔路口铺上柏针树,再杀一只鸡,将鸡血洒到柏针树上,才正式将土皇神送走。送土皇,也称为祭冬,标志开始进入冬天。
20、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表示到了降雪的起始时间,暂无彝语记录,北方应提前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21、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表明这时降雪的强度开始增大,暂无彝语记录。
22、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暂无彝语记录。冬至有须吃小米包子的说法,吃包子时,将小米包子蘸上蜂蜜,寓意是用来堵漏胃漏肠,将其堵上之后,肚子便不会饿,由此可以走上富裕之路。
23、小寒,公历1日-7日交节,表示寒冷的程度一般,暂无彝语记录。
24、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表示天气寒冷程度较大,暂无彝语记录。这期间要做好牲畜保暖防寒,作物防冻,以免造成损失!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久晴久旱,雨里结蛋”,这些简短的语句通俗易懂,却淋漓尽致出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作用。跨越了千百年的发展,人类在进步,二十四节气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到如今,已经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家乡的二十四节气融入了红彝族独特的文化理念,现在已不仅仅是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寄托了先辈们的精神理念。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更是人们在与自然接触和交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规律,它不仅仅具有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精神寄托,是一项宝贵的非物质遗产。
作者:陆翠丽(1998——),女,彝族,武定县白路镇岔河村委会洒胶泥村人,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积极从事民族文化的发掘宣传工作,在“红色彝人”公众号上发过多篇文章。
上一篇:
获得“红彝优秀大学生奋进奖学金”学子——感谢信一
下一篇:
我与“师召”的情缘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您的城市
*
您的姓名
您的年龄
*
联系手机
*
参观时间
*
知晓渠道
*
---
---
百度
介绍
广告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