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产品
文章
搜索
名称
描述
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首页
支系概况
学术研究
教育扶贫
彝风彝俗
研究中心
红彝文化
聚焦彝人
聚焦彝人文章详情
秀美彝山
Article details
文章详情
引导页
>>
红彝文艺
>>
文学
>>
这是个意外的长假
当前位置:
创业之星
传承基地
研究中心
中心动态
机构概况
机构设置
主任简介
顾问风采
研究员风采
研究成果
红彝文化
毕摩文化
服饰文化
丧葬文化
酒文化
建筑文化
传统礼仪
红彝文艺
文学
音乐
红彝山歌类别
红彝山歌视频
民间歌手传承人
传统乐器
传统乐器传承人
红彝风俗
传统节日
风俗习性
红彝婚俗
秀美彝山
武定县
猫街镇
白路乡
禄丰县
高峰乡
中村乡
一平浪镇
和平镇
元谋县
扶贫教育
公益活动
彝山教育
扶贫开发
红彝图库
服饰
摄影
节庆
习俗
乡村
聚焦彝人
4
留言标题
留言内容
提交
这是个意外的长假
来源:
|
作者:
普海丽
|
发布时间:
2021-01-25
|
264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是个意外的长假
作者:普海丽
生活中看似按部就班的规律有些时候却也会被打乱。二零二零年并不是平静的一年,受疫情影响,我在家度过了上学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对比经历过的所有假期,这样的长假或许只是在想象中才会出现,现在却真的变成了事实。
离家久了,总是容易想家。一月中旬在结束了所有课程的考核后寒假终于到来,我迫不及待的踏上回家的旅程。回到村里心情是激动不已的,那会儿正好赶上了杀过年猪的时段。我们山里杀年猪的日子总是很晚,村里人淳朴善良,杀年猪总是要等到外出的儿女回来才会进行,图的是热闹、团圆、分享。这不,才回到家就得到隔壁姑妈的邀请——吃杀猪饭。兴奋之余却有点点不知所措,或许这是因为离家久了的缘故吧!
村里人很热情,杀猪饭从村头大伯家吃到村尾表姐家,一连持续了半个月,甚是热闹,想不长胖那是不可能的,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都断了“烟火”,还怕上了油腻。说到杀猪饭就不得不提下菜谱了,彝家人的杀猪宴主要以猪身的不同部位做成美食,以猪肉为主,素菜为辅。首先坨坨肉、小炒肉、肝生、粉肠、猪血、排骨等是常见的荤菜,素菜则根据主人家所准备的材料各有不同,一碗绿色蔬菜,一碗炒青豌豆或者炒花生是并不可少的,那会儿吃腻了肉食的人们更爱吃的是绿色食品。彝族人好客,杀猪宴也很是丰盛,通常不会少于十多道菜。记得几年前的杀猪饭,菜肴基本上都是以猪肉为主,而这几年除了必有的猪肉外,还有鸡、鸭、鱼肉等,做出来的花样也多了。这么丰盛的饭宴要搁以前,就是在办喜事时也未必吃得全。如今这些“高端”菜食也摆上平常杀猪饭宴上了,瞧这样式,大家的生活水平可谓是大大提高了,但是不是也有攀比的意思呢?
一年一度的春节转眼即至,大家都在为节日的到来做足准备:打糍粑、饵块,大扫除,买年货......这些工作看似繁琐却并不可少。对于我来说比较有趣的就是打糍粑、饵块了。小时候常看见大人们将饵块捏成各种有趣的形状给小孩子玩,刚打出的热腾腾的饵块吃起来总是很有味道。看到忙碌的家人在做糍粑、饵块,我也上前去帮忙了。哎呀,一时心急手上没抹油,惨了,糍粑、饵块把一双手粘个遍,搓也搓不下来,还烫手。今年的春节天气并不是太好,大年三十晚上就下起了细雨,阴冷的天气似乎要下雪。果然,大年初一早晨周围很多地方都堆雪了,不过我们村却没有堆积起来,让人空欢喜了一场,真是白白忍受了这寒冷的天气。
突然,一个可怕的消息传开了,武汉发现了传染性很强的新型冠状病毒,并且蔓延到了国内的很多地方。一时间,各网络平台每天都在播报关于疫情的最新情况。村里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村口设堵卡点,由村干部带头巡逻排查,这让远在山村里的人们也不由得紧张了起来。这段时间,村子之间的人员是禁止相互走动的,同样是过年村里的气氛相比往年冷清了不少。不过还好,虽然地处深山,却也降低了病毒传入的风险,家里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地里还有我们自己种的蔬菜,足够打一场持久战了。然而可惜是地里的青豌豆,因销路不畅只能白白错过了最佳的采摘期了。唉,这又是一笔损失呀!
在家的日子温馨、充实却又过得很快,有时去放牛,有时去地里除草,有时去田里拔蚕豆......就这样转眼到了三月,本该收假返校的时间,因为疫情影响却没有收到返校的通知。心想这样也好,就可以多在家在一段时间了,还可以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想得美的事儿往往实现不了,没过几天学校就通知我们上网课,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排斥极了。由于我们村子在大山深处,网络不是很好,还要用手机上课,那么小的屏幕,看个电影都嫌小。不过,头一次用如此新鲜的方式来上课,还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特别是上第一堂课时很是激动。可是啊,一堂课上下来问题不少,光流量就要用掉很多,这样的授课方式还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幸好,后来学校给每位同学充了50G流量,这让我有些欣喜和温暖。
上网课的日子,每天“早八晚九”,按照在校作息正常上下课。曾经以为手持一部手机便能够身心愉悦,开心快乐一整天,现在却反而觉得有些厌倦了。经常会因为网络不好不能及时进入网上课堂或中途被卡退而焦躁,亦或是偶尔走开时被老师点名而略显尴尬,有时真希望能马上开学去学校。然而,我是一名学生,认真上课是自己的本分,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努力、踏实。
其实,在家上网课虽然学习效率不是那么高,但也是自由的。没课时便可以带着狗去放牛羊,消遣一下时光。苏东坡有诗云:“侣鱼虾而友麋鹿”,我这也可谓是“侣羊狗而友牛马”了吧。每当有羊儿生下了小羔羊,都能让我兴奋好一阵子,这不就是最好的劳逸结合嘛,还能较好的缓解因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而引起的视觉疲劳。对于从小在山区农村长大的彝家儿女来说,我们是幸福的,能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地成长,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品尝收获的喜悦和满足。相比我们,城里的人碰上这种情况只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隔离,心惊胆颤而不敢出门,我们却有大山作为天然的屏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幸福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到了四月里,日光格外强烈,酷热的天气不免给人困倦慵懒的感觉。特别是在午后,总有种吃饱了想睡觉的困顿感。而此时,墙外的李子树已掉光了三月里开得雪白的簇簇锦花,抽出的嫩绿新叶,映射出了一番绿意盎然的初夏美景。轻风吹来,树枝摇曳,婆娑多姿,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绿叶发出的“沙沙”声也给课上听腻了各种杂音的耳朵片刻清爽。午饭后,我们总习惯三五成群地聚在房前屋后的李子树下乘凉休闲,大人们谈论着收成、耕作计划,小孩们互相嬉戏打闹,发出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待天气的酷热稍稍退去,大家便又开始了下午的劳作,直到太阳落山后才回家。
有诗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其实在我们村子四月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只因“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四月里,村里的麦子已成熟了大半,大家赶忙割麦了。这段时间的天气就像诗句中描述的一样:“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但勤劳的农家人还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到了周末,我们也就不用上网课了,手持镰刀跟着长辈们一块到麦田割麦,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放眼望去,麦地里黄灿灿的一大片,人们忙碌的背影围成一阵“割墙”向随风摇曳的麦海碾压了过去,还有绿色的乡间小路在麦田间若隐若现,阡陌纵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实践也必不可少,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子。
到目前为止,我在家足足待了四个月了,这也是十多年来我最长的一个假期,也让我有机会参与,体验了很多之前接触甚少的事情。如吃杀猪饭、摘青豌豆、割麦、放牛羊,清明上坟等等,让我找回了童年的快乐,找回了自我。五月将至,山中的林子里传出了布谷鸟的叫声,催促着村民要开始播种了。今年的布谷鸟来得早了一些,兴许是个好兆头呢。
在家的时光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偶尔闲暇的时候去看日出东山,看云卷云舒,看飞燕呢喃,看牛羊满地,听风吹麦浪。日落而息的归家路上,还可观赏落日黄昏,残阳沉落彤红一片的壮丽景象。在他乡见落日,难免有一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凉感,而在家乡却有“黄昏近处,亦有夕阳无限红”的归属感。二零二零的长假体验很多,感受很多,实践很多,牢牢的加固了我和故乡的情缘,获得了许多温馨和幸福,得到了更多的归属感和彝文化认同感及身为彝家儿女的自信。
二零二零这个长假,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这是个意外,可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感受到了祖国的力量和大国责任感。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执行力,投入力,取得的效果是任何国家所不及的。当前疫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大国积极向他国捐赠医疗物质,派出医疗团队,展现了博爱的大国情怀。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在家舒心愉悦地上课,学习并不是凭空得来的。那是有无数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疫情当前,我们应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我们坚信: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明天会更好!
上一篇:
这个年纪的我
下一篇:
我们的大年初一 ——记杞栽村大年初一民俗活动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您的城市
*
您的姓名
您的年龄
*
联系手机
*
参观时间
*
知晓渠道
*
---
---
百度
介绍
广告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