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古朴的红彝人婚俗(1)红彝人的恋情
来源: | 作者:李丕良 | 发布时间: 2016-01-07 | 25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朴的红彝人婚俗(1)--红彝人的恋情

李丕良 红彝

古朴的红彝人婚俗

李丕良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民族风俗异彩纷呈的省份。云南别名为滇,在滇中腹地,有一个因旅游胜地狮山而遐迩闻名的县份,这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县。武定县东去省会昆明不过二百里,但是,这里却是莽莽群山,经济,文化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在这里的汉、彝、苗、回等民族人民,形成了自己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定县红彝人婚姻习俗,最能体现武定红彝人的是武定猫街地区。

由武定县城北去60公里,就是猫街镇。猫街镇有半山,白云庵,麦地冲,三家村,秧草地,汤朗等15个办事处,164个合作社,24000多人,彝,汉,苗三种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51.32%,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而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就是彝族支系中较为独特的一支--红彝人。

猫街全境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天地开凿于陡坡之上,农舍掩映于树林之中,茂密的森林涛声不绝,奔涌的溪水淙淙有声,那高耸的磐石之下,一条条羊肠小道,象一个个神秘的问号,在叩问着人们什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旖旎的风光中,在这令人神往的山水间,红彝人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着。崇山峻岭似一道道屏障,使世事变迁的种种冲击,止步于山崖之外,于是红彝人的文化得到了继承,红彝人的独特风俗,被红彝人的子民传承着、信奉着,深邃的红彝文化,孕育了红彝人奇特的风俗。红彝人世代生于山中,长于山中,他们呼吸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碧绿的自然环境给他们天地灵气。因此,红彝人是一个古朴、善良、聪慧的彝族。被红彝人遵从的婚俗,既包含了红彝人长期的文化沉淀,又体现了红彝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体现了红彝人粗犷而又诙谐的性格,可以说,了解红彝人婚俗的真谛,你就对红彝人的文化民族心理趋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红彝人的恋情与定情


世代与山为伴的红彝人,是一个感情粗犷豪放,崇尚自由的彝族。红彝人对青年男女的婚恋,特别是恋爱,总体上世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年轻人如有机会自择佳偶,一般情况是可以得到认可的,当然,由于山高箐深,交通不便,生活范围狭小,所以,红彝人青年同异性青年虽然渴望自由恋爱,自择佳偶,但事实上,许多却得请媒说亲,相亲定终身。

红彝人青年定情主要是在两种场合,一种是年轻人较为神往的,就是“赶集定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自由恋爱”,山里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赶集天的街市了,赶集之时,四面八方的男女青年聚集在同一个地方,有不少男女青年,把这个赶集机会,当成了寻找意中人的机会,于是,就互相问了对方的姓名、住址、相约下一集相见。然后,依依不舍地分手,下一集,男女双方已情浓似火,匆匆赶来相见,已情难自禁。短短的集市哪够意中人的脚步走,于是,密密的松林遮住了姑娘的羞涩,有的男女青年,就在林中以歌抒发恋情:

手托下巴想阿哥,

胜过小时想爹娘,

但我没法去找阿哥玩,

月亮里有一棵青松,

松枝摇晃牵动着我的心。

我心爱的姑娘啊,

赶街路上见着你,

你那苗条的身子含笑的脸,

就永远留在我心里,

。。。。。。。。。。。。。

还有抒情歌唱道:

丫口小梁子,

蝴蝶九十九,

两个蝴蝶飞两头,

情哥我两个

莫学蝴蝶飞两处,

我俩要相处一生。

情歌一首首唱下去,爱情就在歌中升华了。红彝人的情歌韵律悠美,飞过山箐,飞过树梢,象绳一样把两个人的心拴在一起。

通过赶集相识的男女青年,在赶集时约会,谈情说爱。一块纱巾,一只漂亮的发卡,一把香喷的松子,就是一份真挚的爱情的表达,许多年青人在赶集过程中定情了,不过,按红彝人的风俗,男女青年相恋定了情,男方仍然得按规矩托人前往女方家说亲。

红彝人的相恋定情另一种形式,显得比较刻板,就是按传统的婚姻程序托人说亲,和一个不相识的姑娘认识,然后在男女双方父母的认可下谈情。历史上,因为彝族饱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欺压,所以生活的地域窄小,较少与外界交往,彝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所以,彝族相亲,采取“母猪后头隔小猪”的方法,基于密切的眷属关系,姑舅姨表优先考虑以外,沾亲带故与否,双方父母相互有较深的了解,有较好的交际基础,以男方生产、生活、居住、家乡等条件作为相亲依据,这其实是带包办性质的相亲,这种相亲,是由于红彝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造就的,在逝去的千百年中,这种以繁衍后代、延续香火为主要目的的相亲,是红彝人婚恋初始的主要形式。

红彝人青年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其婚恋就成了家庭、家族和朋友共同关心的事。这时,大家都会自觉地为其寻找合适的姑娘作为预选的对象,经青年人自己发现或他人介绍之后,有了选偶的母庙,还远远不能进入恋爱阶段,无论怎样知道了自己所选求姑娘的姓名,住址,都必须备礼到女方家说亲。说亲的过程,如男女双方已经认识,并且互相倾慕,则是一个由女方父母承认即将开始的婚恋的过程,所以,说亲就是对婚恋的一道认可程序。

在说亲的过程中,男青年既兴奋又紧张,为了赢得女方本人及女方父母的欢欣和认可,他必须在礼节、品格、情操、才能诸方面尽力表现自己,只有在女方对其各方面都表示满意,允许愿意继续交往的情况下,说亲才算成功。说亲成功了,婚恋的支柱和发展,才有基础和可能。因为说亲成功了,婚恋的与否,是与青年男女之间是否彼此相中对方为前提条件的,所以,说亲说成了,也就基本等于彼此定了情。

红彝人青年的恋爱和定情,除了上述的赶集和说亲两种主要形式,还有一些渠道和场合时他们彼此相识,并产生爱慕之情,然后走入婚恋的。由于村寨之间隔箐隔山,红彝人青年男女交际相对狭窄。由于村寨之间隔箐隔山,红彝人青年男女交际相对狭窄,因此,遇到集会、婚事、丧事,男女青年都乐于参加,因为有了这些活动,就有了认识异性、与异性谈话,甚至寻到意中人的契机,在这些交往中,男女青年因相互吸引、相互爱慕而敞开心扉,在相互邀请、与会、赠送礼物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了,感情也深厚了,时机比较成熟时,男方就可以考虑托人或者亲自带礼登女方家的门说亲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集会、婚丧之事,年轻人碰到的机会不多,即便碰上了,男女青年都蓄意要寻找心上人,也未必就有好运气,能如愿以偿,所以,在集会,婚丧活动中,能成就的婚事十分的有限。婚恋之事,在红彝人青年中,由父母亲友帮助挑选,并在一定程度上替青年做主安排的比例就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红彝人的婚恋观有了显著的改变,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交往的日益频繁,红彝人青年男女婚恋之面,作用已大不如前,毫无疑问,这是历史的进步,不过,由于红彝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尊重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的民族秉性,使红彝人婚俗在世事变迁中大都得到了继承,并成为一种充满民族个性的富有魅力的文化形象。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