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产品
文章
搜索
名称
描述
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首页
支系概况
学术研究
教育扶贫
彝风彝俗
研究中心
红彝文化
聚焦彝人
聚焦彝人文章详情
秀美彝山
引导页
>>
红彝文艺
>>
文学
>>
关于我们的小故事(追忆南诏)
当前位置:
Article details
文章详情
公益活动
彝山教育
扶贫开发
36
留言标题
留言内容
提交
关于我们的小故事(追忆南诏)
来源:
|
作者:
李学罡
|
发布时间:
2016-03-19
|
4266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我们的小故事
多少年的历史,看似已经走远,然而在我们族人的安居地,你会感觉到南诏国离此时又是那么的近,这个和唐王朝相始终的辉煌帝国,帝王们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社会生活习惯已经在族人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久久不能退去。那时,我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大理,我们属于大理南诏国后裔,虽不是皇亲,但身为贵族的我们社会地位很高。在祖先的描述中我们的族人脉管里流淌着真正勇士的热血,
胸膛里跳动着真正大理南诏人的心,情感里注入了真正南诏后裔的律动。
1253年,蒙古宪宗命忽必烈率兵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国,擒大理王段兴智,灭了大理国。在蒙古大军向滇中挺进途中,经过现禄丰县罗茨碧城镇时我部率众抵抗,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族人和彝族人其他支系一起奋勇抵抗,虽然牺牲了十几万同胞的生命也未能力挽狂澜,但十万蒙古大军离滇时也只剩四干九百余人,
我们的祖先只带领着剩余的伤残和家人退至禄丰,元谋,武定三县交界的崇山峻岭地带,自后唐时期从大理一直迁移到现在的聚居区,一直生活至今天。我们的族人虽然出生在高山深谷,但世代自强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创造了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星月历法、节律、服饰、饮食、刺绣、建筑、婚姻、还有大山精神。我们为有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的大理,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原乡,我把它称为“原乡”是因为我们不曾在那里真正出生、长久地生活过,是经过祖先的血脉传达到我们心里的温暖。我们对原乡的思念和牵挂是刻骨铭心的,那里也是我们最终心灵安放的地方。而如今的我们,回到原乡最先寻找的就是祖先曾经给我们描述过的那些风物,那些风物或变样或消失或已成为废墟,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原乡的追忆,因为那里的许多山山水水,
如今我们仍然耳熟能详。
人活在世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我们对原乡的追寻将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我们的身上仍然流淌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坚毅刚强的血液。
上一篇:
远古的阿勒“鼓阵”
下一篇:
2016年武定猫街第五届“正月十五赶猫街”活动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您的城市
*
您的姓名
您的年龄
*
联系手机
*
参观时间
*
知晓渠道
*
---
---
百度
介绍
广告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