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Article details
文章详情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家乡的五年巨变
来源: | 作者:作者:陆翠丽 | 发布时间: 2021-01-26 | 23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乡的五年巨变 


作者:陆翠丽

  沈从文的边城,是他一手编织的“桃花源”,一个美丽的梦;而我的故乡“洒胶泥”,是我的“摇篮梦”,我在她的抚育下长大,也看着她一年又一年,变得更加美好。

  事物的变化,有时如风化的岩石般缓慢,没有一丁点的改变,有时它的变化又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来,让你无所适从。世事如此,家乡的变化,也让我如此猝不及防。但这变化,却并不是无所凭借的。

  2015年以来,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就像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使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搭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在这趟列车里,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为列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满载着14亿中国人的梦想驶向脱贫的“摇篮”。通过对点对口帮扶,精准发力,让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得众多像我们这样的村庄得到快速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家乡,生态宜居,村民生活幸福安乐。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连接起故乡和世界的轨道;精致的楼房,胜似一座座乡村小别墅;随着村势起伏绵延着的路灯,给晚归的农家人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汩汩而来的自来水,为家家户户输送着甘甜。5年的努力,家乡的发展、进步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普遍提高,这都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随着家乡各项建设的稳步推进,而今不仅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又有故乡本身育有的古老静谧气质,展露出了一种新农村下新旧相织的独特之美。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基础性条件,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关键性要素,也是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重要保障。而道路、电力、饮用水、住房和人居环境等是保障现代生活水平的基础性条件,这是政府工作人员深谙的民众需求,同时也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由此,水泥路开始通向各个村落,电力以政府供电和本村太阳能发电的双重保障形式来确保正常供电。自来饮用水如今已是户户通,贫困户的住房也在政府的补贴下已经成功迁居。温暖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明亮又清洁,整洁宽敞的会议室不再让村民会议露天进行,新建的垃圾池和厕所以及各种关于乡村卫生政策的推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如今的家乡,真是改天换地了。

  民以食为天,农业扶贫,不仅帮助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生产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了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多元发展,勤劳致富的道路。作为农民的女儿,对于田地里的收支是否平衡,是有清晰的认识的。每年,父母投在田地里的成本,是家庭中一大笔重要的支出,这给农业生产增加了许多负担。由此,政府推出了惠民政策,给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息贷款5万元整,作为农业成本的支出。同时,免费领取核桃苗种植,发放一些作物种子等这些惠农政策的推行,不仅以短期增收的方式解决现下困难,同时又在长效致富的基础上,抓好并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如今我能够上大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弟弟能够依靠“东西协作”去到上海读书的主要原因。在学校期间,每年领到的助学金,给父母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作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受助者,我总是庆幸生活在这样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能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里安心学习,时常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能感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虚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伪装,而是真诚。5年的扶贫,村里踏过了多少扶贫干部的足迹,村长,村委会、镇政府干部等各级工作人员,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殚精竭虑,忙上忙下。他们嘘寒问暖,给我们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懂农民、知农民、爱农民。在扶贫工作中,陪伴我们最久的是我们的帮扶人,在驻村期间,他们为我们讲解政策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给与指导,关注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与鼓励。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匠人,他用5年的时间,雕凿出一幅完整的乡村巨变图;他用清新的笔墨,书写了农民和农村一部完美的篇章。而今,家乡的夜,像湖水般轻柔,像烟雾般隐约;家乡的田野,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弥漫着嫩草的清新;家乡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精气十足。

  脱贫不脱根,做人不忘本。大山的孩子永不忘父母的恩情,永不弃家乡的抚育情。我们应不忘本来而展望未来,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不负亲人们的期望,争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力所及的贡献。山的那边还是山,翻越过层层山峦,山的那边,是星辰大海。

图文编辑:纳苏阿勇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