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Article details
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光环下整装待发的峨山
来源: | 作者:张建彬 | 发布时间: 2019-12-23 | 28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光环下整装待发的峨山 

2019-04-15 09:52


     峨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她是媳妇可以展现文雅的婆家,儿子可以保持天真无邪的乐土,是全家人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里的港湾。

“世界恐龙谷”到禄丰县城的路不遥远,顺着蜿蜒的西河美景一直向北绕过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遗址,翻越层峦叠嶂的“五台山”群峰,找到红河支系水也就到了。曾几何时,一路腰酸肌、眉眼垂斜的步行难免让人心生气,半道上便离不了走走停停,抒发情愁

十多年前,我初带女友回家,她说仿佛人生的整个征程都被走完了,像可怜的丫环般默默跟随,翻山越岭,蹚过山溪河流,突然跳出了熟悉的画面,她呆若木鸡地看着衣裳破旧的老人们,听着独特懵懂的彝族言语,说是似乎被穿越去了另一个时空。夜闻虫鸣树响、风走房瓦,惊魂未定的她一心向往城市,彻夜未眠。

而我,正为带女友回家过年的愚蠢计划搅得心烦意乱。

几度风雨,挖路的队伍凯旋归去,可不论是先前的租车,还是后来的自驾,车总比路宽了好多,爬坡转弯时手忙脚乱,血脉喷张,英雄无招,颜面尽失。懂事的儿子却嘻嘻哈哈,认为心惊肉跳才有回家的感觉。

这样的路,不禁让人心有余悸,一次次阻止了我回老家的冲动。

邻家侄女李春伶,是老家唯一一个闯出山沟进军乡政府公干的彝家女,第一时间向我喜传老家有望被列为脱贫攻坚示范村,啊,这是党的春光在照耀着彝家的山山水水。家乡变美了、天变蓝了、人变得更幸福阳光了……

瞬间,回家的欲望缠挠着我昼夜不安分,像初恋时的邂逅总让人失魂落魄,心生向往。

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犹如行进在轨道上的高速列车,而忙碌后的小憩像鞭炮齐鸣后的静寂,春节过大年的韵味弥漫着四乡五岭。我,如愿踏上了回家之路。实施新农村建设后的宽坦水泥路上,小汽车平稳的驰骋声使全家人心定神闲。母亲说,终于不用吃晕车药了。

往日回乡,极度“原生态”的菜饭终究让孩子“水土不服”,总要带些方便面等诸如此类的“高级营养品”。今朝回家,儿子却在纯朴的古老彝族文化氛围中体会到惊喜与狂热。恰似神来之笔的异地搬迁集中安置卡兴村、怒家啦村、大村的建筑群,如同碧玉镶嵌在山腰,唤醒了山间的灵气,愈加感受到幸福的光芒。一排排新颖别致的小“洋楼”,或绿瓦、或白墙、或艳丽的瓷砖,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格外新奇,车窗内的我心生感慨,感叹祖国的伟大。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五颜六色烟花爆竹碎片和鲜红夺目的春联,以及穿梭于山间的大小车辆,处处洋溢着年味。什么叫别墅,什么叫森林公园,要不是天然合一,道法自然,没有一个建筑师会有如此的妙笔。

快到家时,路遇几个打扮时髦的小姑娘在自来水水池旁玩乐,我以为是城里来探亲的,我用汉话打招呼,他们喜笑着用彝话邀请进家做客。

这几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核桃树成林,移植收获的中草药成山,外出务工人员成群、、、、、、农村变得富裕了,生活日新月异,试问,残留在脑海里的家乡是否已蜕变?

过年的几天里,读高中的儿子与家乡的一群同龄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有些爱热闹又喜爱民俗文化的媳妇夜夜钻到舞场中,研究几近失传的《迁徙舞》而乐不思蜀,永远找不足归属感的我只好尾随那些常年在外走南闯北的青年人窥探山里的变化和山外的发展,再次回归自我,确定自己来自时的方向。

古老封闭的峨山在历史的风雨中一路走来,从解放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古朴的村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今又在党的好政策—脱贫攻坚的春光沐浴下,古老的峨山焕发出了新活力,她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时刻准备着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待到马缨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相约峨山。

作者:张建彬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