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祭祀习俗
来源: | 作者:naisup | 发布时间: 2017-09-09 | 28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解放前,云南武定一带的彝族乃苏支系红彝人,都在一定时期举行耐母仪式,至今在猫街三家村与半山村委会交界处,还有地名为“耐母台”的地方,随着历史及各方面的原因,如今在红彝人的土地上已经找不到这个习俗的踪影了。

             彝族祭祖大典彝语谓之耐姆的含义为同宗同氏族的含义为举行,即同宗族的人共同举行祭祖大典之意。祭祖大典作为全体氏族成员集体举行的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典礼,其规模之大小,则取决于该氏族的整体实力。旧时彝族举行一次祭祖大典,往往耗资巨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无计其数。据彝族老人讲,人丁兴旺的氏族举行祭祖大典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祭祀用的牺牲(猪、牛、羊等)多达成百上千。许多彝文经典形象生动地记述了祭祖大典中改进宰牺牲的情形,如经文曰:祭祀场面大无比,椎牛似红岩层叠,屠猪犹黑石满坡,宰(绵)羊如白茧遍地。举行祭祖大典的时间,一般为九天,据说有些名门望族曾举行过四十九天。如此隆重的宗教典与大规模的氏族及姻亲集团取会的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彝族先民一切生产生活具受神力支配的时代,这种宗教典礼,不但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而且有着多重社会功能,并对彝族的社会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彝族原始宗教,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神教。而祭祖大典既是彝族宗教信仰中心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社会约束力的仪式活动。因为彝族相信只有举行祭祖大典,先人的亡灵才能进入祖宗的行列,永远幸福安乐,否则先人的亡灵就会长期沦为孤魂野鬼,倍受妖魔鬼怪的凌辱而痉难。故彝族认为子孙后代要为祖先念经解除其种种罪孽,使之得于超脱,不再因罪孽深 重而遭受苦难。在这种宗教观念的支配下,彝族先民把为祖先解脱罪孽和消除各种邪气、污秽,并超度祖灵升迁为宗教之事,视为子孙后代应尽的义务。由此可见,祭祖大典的宗教意义在于祭奠和超度祖先亡灵,使之顺利畅达地进入列祖列宗的行列,化为宗神,保佑子孙后代。祭祖旧时彝族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祭祖典礼,除了规模浩大、礼仪纷繁之外,参加人数众多,耗资巨大,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确保祭祖大典的充分准备和如期举行,并圆满结束,有一套传统的操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的惯制。千百年形成的这种传统的运作机制,要求整个的任何一个五一节都有人专司其职,每一件事务和具体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各项仪式之间的衔接和具体步骤也必须作缜密的安排。能够使如此重大的活动,做到条不紊、秩序井然,在筹划准备和具体组织实施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彝族祭祖大典的筹划与准备以及各项仪式的内容和日程安排:

            1.大典的筹划与准备

   为了如期举行祭祖大典和顺利完成各项祭祀仪式,在正式举行祭典之前要进行精心筹划和认真准备。每逢举行祭祖大典之年,先由族长如今宗教聚会,商量各项事宜,一经确定就开始积极准备。

   准备制作新祖灵筒的材料

   举行祭祖大典的前三月,就要请毕摩(祭司)主持,选伐一棵桦树,截取一节长约1米,直径为50厘米的木筒为制作新祖灵筒的材料,送到阖族在峭崖上所立的祠堂(祖灵岩洞)附近的另一个岩洞中。在伐祖筒仪式(新祖筒的备料仪式)上,以一只绵羊、一只雄鸡作祭牲。先由毕摩念诵《请祖筒经》,经文中言及树生长的位置何处为吉,树叶子的形状、色泽何者为上,什么样的树宜伐等。诵毕,以绵羊祭奠欲伐作祖灵筒的树,用雄鸡祝告天地,将鸡宰杀之后取鸡的股骨占验吉凶。

   选择祭祖场地和时间

   在伐新祖灵筒仪式完毕后,就要卜卦选择祭祖场地,祭祖在碘  的场地通常选择在放置祖灵的岩洞附近,比较平整宽敞的地方。祭祖大典的时间多安排在春季,具体日期(年、月、日)要请毕摩查阅《择日书》来确定。彝文宗教经典中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推算祭祖吉日良辰和不宜之凶日的法则及方法,如《玄通大书*占祭祖承宗吉日》说:乙丑、丙寅、庚午、壬申、祭酉、丙、甲申、乙本、甲、戊子、乙丑、壬寅、祭巳、甲午、乙未,为祭祖承宗吉日。说:正月已申午子四日;二月午子辰巳四日;三月丑辰午巳四日;四月寅已申亥四日――凡逢此日者,不可粗心大意,须认真推看。所以,谁要举行祭祖大典都要严格按照择日书上的吉日良辰确定日期。

    各项事务的分工

    正式祭典开始的前几天,由氏族中的长支负责分工。一般依照长幼为序分配职务,各司其职。氏族中的各支分别从事以下工作:

   (1)长支为一族之长,居于领导地位,发号施令,管理经费和对外应酬等;

   (2)仲支专司劳作,如备白柴、建筑青枝大棚等;

   (3)幼支专司祭祖所用之牲畜管理及制作祖灵筒、雕琢祖妣偶象、购买包

    装各种灵物的獐皮等事宜。

   大青棚的建筑及其使用在举行祭典的场地建筑五座宽敞的大青棚(用青枝绿叶搭盖),其使用安排如下:

   第一座青棚,用来供奉祖灵,彝语义为祖灵房,里面一般分隔为三间,即第一间彝语义为长族间,长族之祖灵供奉于此;第二间彝语义为仲族间,仲族之祖灵供奉于此;第三间彝语义为幼族间,这是整个场最大的一座青棚,各家各户从家里背来的祖灵牌,供众主祭毕摩和他们的助手居住。第三座青棚,彝语义为食堂,供做饭用。第五座青棚,彝语义为煮肉场,供煮肉和做菜肉。

   主祭毕摩的分工

   主持一次祭祖大典,毕摩数目不限,但是,必须有六个主祭毕摩。其中:第一个为大师,由其司总祭,为整个祭场的总指挥;第二为协调师,由其司应酬,负责毕摩与主人之间的一切交涉;第三个为事务师,由其司劳作事务,领导背祖灵筒、汲圣水、插神位树枝等事;第四个为拔除师,由其司祓除、解罪等事,负责打醋炭清净祭品和主持解罪孽等仪式;第五个为法师,由其司请神驱鬼,负责主持请祖先神仪式和驱鬼逐魔法术;第六个为工匠师,由其司工艺技术,负责主持制作祖灵筒、雕刻祖妣偶像等技工事务。

         2.大典各项仪式

  彝族祭祖大典按照传统惯例,一般要举行九天九夜,有些豪门望族则有超常规

地举行四十余日者。以举行九昼夜为例,其各项仪式的日程如下:

  举行家祭仪式(第一日、第二日)

  参加氏族祭祖大典的各家各户,在屋外搭一个小青棚,第一日白天在家中供奉祖灵的地方举行祭祖仪式,祭奠将送去公祭的祖灵,由毕摩念诵《献祖经》。当天夜里将准备送或墙壁缝隙中接出,然后临时供奉在屋外的小青棚中。第二日白天在屋外的青棚中举行家祭供牲仪式,由毕摩念诵《家祭供牲经》,并一一点出将要送去参加氏族公祭的祖名,为其指引前往祖先发祥地的路径和说明途中情形,以及嘱咐与列祖列宗相会之礼貌;其后杀牲献祭(祭馔全系生祭),毕摩为家人祈祷和祝福,祈求祖先亡灵进入氏族公共祠堂(祖灵岩洞),升迁为宗神后继续保佑了孙后代。第二夜鸡鸣时,从该家的女婿中选一德行正者,将祖灵牌用红色毡子包裹起来,送往举行祭祖大典的场地。

  野宿(第三日)

  彝族送祖灵有野外突营之俗,无论居住地与祭场近或远,送祖灵的人当天不通直接到达举行祭祖大典的场地,必须在途中建一座青棚野宿,待第四天与其他各家相约同时进入祭场。

  入祭场与迎接祖灵筒(第四日)

  参加祭祖大典的各宗支,于是日聚集祭场附近,约同背阒各自的祖灵牌,吹着唢呐、燃放爆竹和土炮,一齐轰轰烈烈地步入祭场。在祭场里建造一个小型的青棚,将各家各户送来的祖灵牌暂时安放在此小青棚里。由毕摩登记各家入祭的祖先名字,然后念诵《驱邪经》,为祖灵解除路途所粘污之各种邪气,并用四根木杆扎成一道善门,旁置一盆净水。毕摩将所有送来的祖灵牌一一在净水盆中洗濯,以示为祖人涤除生前和祖灵在途中所沾染的各种邪气和污秽。此时,送祖灵的后裔要向盆内掷银两,酬谢毕摩替祖妣除污。洗濯过和祖灵牌,方可度过善门,置于供奉祖灵的塔台上。

  入祭场仪式结束后,举行迎接新祖灵筒的仪式。参加祭典的族人牵一只绵羊,随同两三个毕摩和背祖灵筒的人(旧时云南武定禄劝一带彝族,一个氏族供养一位背祖灵筒的人,彝语义为眷属老奴,此人虽然地位卑贱,但是深得主人的敬重,其待遇优于别的家奴。)到氏族祠堂(祖灵岩洞)迎接旧祖灵筒,同时将三个月前放置在另一个岩洞中的新祖灵筒(材料)一并迎接至祭场。此后,毕摩昼夜诵经祭祖;工匠不停地制作祖灵筒。

  卜卦(第五日)

  彝族一切祭祀活动,必须由占卜断定吉匈,举行祭祖大典也不例外。于是第五日,在祭场里举行卜卦仪式。先由毕摩念诵《占卜经》,并用长约一尺的柴桩及青树条,围绕祭场插一迥。此时参加祭祖典礼各宗支,吹奏唢呐,背上各自的祖灵牌,跟随毕摩在所插的白柴桩和青树枝中绕行。然后牵一头猪,抱一只鸡,到卜卦台前,由毕摩念完经,将猪、鸡屠宰后进行生祭,并取出猪膀和鸡股骨占卜。先由毕摩查验经典上关于此卦象之吉凶,然后将牲肉煮熟,再次祭献于卜卦台前。至此,是日祭仪方告结束。

  解罪孽(第六日、第七日)

  彝族原始宗教观念认为,人生在世难有罪过和冤孽仍然会纠缠其亡灵。因此,超度祖灵闻关键的就是为其解除罪孽。祭祖大典中第六、第七两日所举行的仪式,全都是为解除先人在世时所犯罪孽,由毕摩念诵解除二十四种罪孽经,如解除生前负誓、淫邪、灾患、凶兆、恶梦、以及牲疫、土崩、水滥等不吉祥之事。

  换祖与汲圣水(第八日)

  彝族每举行一次祭祖大典,不仅要更换祖灵筒,也要更换装在祖灵筒中供奉的祖先偶象。祖先偶像的制作雕饰及随装品十分精致复杂:祖公的脸用银子镶嵌而成,祖妣的的脸用金子镶嵌而成;骨骼用翠石琢磨而成,并用金线连接;祖妣偶像均穿着绸缎衣裤,先置于用獐子皮缝制的皮袋中,再装入祖灵筒内;与祖先偶像随装的有祖先日常用具模型,即用铁制成的小型顺具,如釜、甑、碗、刀、斧、锄、犁等;还要随装一根用铁制的撑天柱;另外,每次举行祭祖大典,都要在祖灵筒内增添一个新铜铃。装置妥当之后,向筒内撒红绿五色种子,再将此次送来祭奠超度的所有祖妣名字祭录在一块白绸子上,装入筒中,表示祖裔死后,仍然跟随始祖而去。新的祖灵筒装置完毕,便把旧祖灵筒送往另一个岩洞中去。

  换祖仪式结束之后,举行汲圣水仪式。汲圣水是彝族祭祖大典中的重大仪式之一,不仅规模宏大,气氛也非常热烈隆重。由毕摩占卜鸡卦,指示圣水(圣水一词,有被译作净水福禄水吉水宗源水等)的方向,并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去汲圣水。汲圣水队伍从主祭场出发,将两只用马樱花木制作的精美水壶捆绑在只称之为祭羊的绵羊犄角上,尔后用食盐喂之。按毕摩占卜译定的汲水方向,以祭羊为先导,队伍尾随其后。当祭羊找到干净的水源饮水,便将祭羊饮水处的水视为吉祥之水即圣水。于是在此汲两壶水给祭羊驮回主祭场,放在祭坛的献台上,毕摩念诵《汲圣水经》这后,将圣水象征族裔源远流长,并把汲水处视为圣地,将其记载宗谱里。

  焚祖娄牌与安置祖灵筒(第九天)

  第九日是举行祭祖大典的最后一天,要把各家各户背来参加祭奠超度的祖灵牌,集中焚化。选择一处洁净的地点,砍一棵直径约10厘米粗的松树立于场中,此松树彝语义为齐天柱。其下方设一油锅,锅中盛猪油和清油二种,烧滚后,毕摩向油锅里倒洒,顿时锅中喷发出冲天火焰,参加祭祖仪式的人绕行祭场,绕行毕,毕摩把祖先名写在木牌上置于油锅中焚烧。此时,后裔必须备银赎回祖名,并将祖灵牌放到油锅中焚化。焚灵牌仪式完毕,祭场的青棚也要全部焚毁。最后由率领参加祭祖在碘 的全体氏族成员,吹着唢呐,将新祖筒送入氏族祠堂(祖先岩洞)里,便把洞口封闭。此时,由毕摩念诵《封闭祠堂经》,诵毕,即宣告祭祖大典正式结束。并将整个祭场的所有青棚通统烧毁之后,方可离开祭场回家。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