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Article details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麦地冲之行
来源: | 作者:李存仙 | 发布时间: 2016-09-16 | 271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6-09-16 李存仙 红色彝人

      2016年9月6日清晨5点多,我被窗外那场急促的秋雨吵醒了。我起身拉开窗帘察看雨势,天上的雨滴你追我赶着砸向大地,地面已经水流成河。哎,一场不被期待的大雨!我开始忧心期待已久的行程能否按原计划完成?

年初当我知道单位的扶贫点在武定县猫街镇麦地冲村委会,内心百味杂陈。一方面,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彝族同胞心疼;另外一方面为终于有外界去关注大山里同胞的生存而欣喜。分管领导带着我们科结对帮扶3户老乡。老乡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可是我们一直没有时间去走访看望他们。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去麦地冲走走看看,不仅因为那里有我们结对帮扶的对象,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爷爷出生在那里,爷爷的爷爷至今还葬在那里。麦地冲就是我的根。

走访麦地冲的行程已在我心里启程N次。此刻,我已来到武定县城,与麦地冲就剩下最后几十公里的距离,难道要被这场计划之外的大雨阻挡我的脚步吗?“不,就算下刀子也要进山!”领导的话终于让我安心。

拉着一车厢的慰问品,我们开始向麦地冲进发。连日降雨让山区道路充满未知的神秘感,一路走走停停,不时下车去清除横在路上的落石。不知道套上防滑链的农村客运车究竟能载我们到哪个路口?果然,心惊肉跳的车轮之旅在一堆塌方面前停住了,剩下的路需要我们用双脚去丈量。同事们二话不说,扛起慰问品就向那个叫以栽箐的小村子走去。


以栽箐是麦地冲村委会其中的一个自然村。它坐落在一个大陡坡上。我们帮扶的有2户人家就在这里。虽说是一个村子,但每户老乡各占一个小山头,两家之间相隔一条很深的山沟,想要串门需要走好几分钟的小路。因为地处陡坡,老乡家都没有围墙,房子前面一块窄窄的院子,只要你踏出院子半步就可能会滚落深谷。这么险峻的地形,水田自然没有了。老乡们只有一些山地来种植玉米和大豆,但是由于气候不好,玉米和大豆的收成也不景气。老乡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几棵核桃树和养几只山羊。孩子的学费,全家人的各种开销完全指望那不足万元的收入,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


如何摆脱贫困?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我们坐下来和老乡交流,想要一起寻找脱贫致富之路。根据老乡这两年的收成来看,我们认为继续嫁接优良的核桃树和增加山羊的养殖数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脱贫办法。种植核桃树,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一方面还能把核桃换成钱;而这里绵延不断的大山,放养山羊还是比较有优势。至于其他产业项目的可行性调查,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实地试验。第一次走访时间仓促,无法深入的了解这里的自然条件和老乡们的诉求。


此刻我羞愧的发现自己对故乡的山水、同胞的生存现状知之甚少。这些年我努力想要帮助老乡们,但却只是停留在个别贫困学生或者贫困家庭的临时救助。我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充当着一个所谓的好人,却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彝族同胞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是一条攻坚之路,就凭我们几个人来扶贫,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想要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我觉得还是要让乡亲们自己动起来。现在村子里很多年轻人走出去了,我支持。我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长知识强本领。我又想呼吁长知识强本领的同胞走回来,依靠党和政府这个坚强后盾,借着精准扶贫之风,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我愿意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你呢?

 

                    李存仙

2016年9月10日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