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General situation of branches

支系概况
当前位置: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彝族传统文化之我见
来源: | 作者:章淑丽 | 发布时间: 2021-08-15 | 1755 次浏览 | 分享到:

红色彝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自己迷人的风采,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2019年8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云南民族大学乃苏颇研究中心”年会,并获得了红色彝人励志奖学金,所见所闻让自己对红色彝人文化有了更深的感触。自己作为一个红色彝人,仅仅局限于会说常用的彝族话,知道一些节日的日期,对于彝族文化的精髓没有真正了解过,其实那些传统文化就留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个故事,每个古语里。我现在明白了原来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的故事也蕴含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还有那独特的毕摩文化、历法、还有一些文学作品等等是自己以前都没有接触到过的。然而,对于我来说了解得比较多的是毕摩文化了,其在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毕摩,是彝族社会中智慧的集大成者,其职能对彝族支系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是主持祭祀,在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彝族文化发展史中,毕摩的祭祀主要以家支和宗族为单位来进行。祭祀的对象包括图腾物、神圣自然物和各种神灵。毕摩所做祭祀仪式可分为送灵、作祭、节期、祭祀、魂、送魂等;其次是除灾祛祸,鬼神信仰直接产生了各种以除灾祛祸为目的的仪式。凡彝族人遇到疫病或灾祸时,如:时运不顺、疾病缠身、庄稼歉收、妻儿死亡、牲畜瘟疫、身体欠佳等,往往认为这是神灵不佑、鬼怪邪魔作祟,因此必先请毕摩算经占卜后进行各种禳袚仪式,而后是治病疗疾。在没有专门的医疗人员的彝族社会,毕摩不仅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也是天然的医生。由于巫化的因素,毕摩的药方更多用在为祖先的亡灵献药治病。在现实的仪式中,毕摩的蒸疗、针刺、沸油洗身以及熏疗术、敷疗、吹伤口、喷酒等,都是以专门治疗疫病为目的的,只不过彝族把疾病归因为神灵不佑的观念,决定了其治疗方式充满浓浓的巫术色彩。

还有主持盟誓,历史上彝族民间盛行盟誓之术,且重要的事项须由毕摩主持。彝族盟誓是在毕摩主持下,当事的双方或多方订立誓约的一种巫术形式。彝族生活中无论是分宗联姻、联合对敌、宗族合盟,还是个人间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由双方或多方订立誓约,以结同心。盟誓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盟誓,另一种是人与祖先神灵之间的盟誓。最后是传承谱系,毕摩有严格的传承惯制,它要与彝族社会的父系继承制度相适应,所以毕摩的传承奉行传男不传女的原则。在彝族人看来,毕摩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必须限制在族体内部传承延续,使家支永远保持毕摩世家的殊荣和地位。而女性17岁以后无论结婚与否都不再视为是父亲家支的成员,因而没有继承毕摩神职身份和地位的权利和机会。

在乃苏语中毕摩为“呗髦”,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乃苏红色彝人支系的毕摩祖师爷叫“奔本鲁大男”,古时候,毕摩每隔十年,会在三月三选举一次大毕摩,解放前的最后一次大毕摩,选给了“阿觉冒大路”。文革时候的毕摩遭遇很惨,据说最后一代大毕摩是阿觉冒大路。也听长辈讲过很多,都当做故事去领会,其中代表的意义很深厚。

我家乡的彝族文化韵味还是很深厚的,每到喜庆的日子里尤为可见。彝族跌脚舞是在喜气场所必不可少的活动,在举办婚礼、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跳舞,当笛子师傅吹奏跌脚舞曲时,都会跟着节奏开始跳舞。在印象里,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这样的场合,经常会穿着民族服装跟着跳。近年来,村子里的左脚舞越来越流行,前几年,有人员组织拍摄视频跳左脚舞,现在到节假日男女老少都会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去跳左脚舞,像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十五都是非常热闹的日子。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早在康熙41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左脚舞的故乡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牟定县。左脚舞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目前云南彝族人聚集区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既是彝族歌舞绽放的花期,又是商贸活动的热海。现如今,出门在外,可以看到的左脚舞也就演变成广场舞了,彝族文化的魅力越来越被人们知晓。彝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也越来越被重视,现代多元文化也冲击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求发展也是近年民族文化发展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彝族服装的改变、刺绣方式、材料的改变都在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

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我们也可以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不断去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了解更多的彝族文化,爱民族节日,爱民族语言,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宣传好我们的民族文化,这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作者:章淑丽(2001——),女,彝族,武定县猫街镇五乍甸村委会法署中村人,现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2019级城市学院,地地道道的彝族儿女,优秀的彝族大学生。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