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

乃苏颇研究中心网站

管理登录

General situation of branches

支系概况
当前位置:
  • 留言标题
  • 留言内容
提交
栽青松习俗
来源: | 作者:李忠武 | 发布时间: 2019-12-23 | 34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彝族纳苏支系(红彝)习俗——栽青松 

2019-05-28 23:35

青松(纳苏支系彝语称之为‘涛棚’)对于住落在彝族村寨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包含着很多种民族文化的特殊含义,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代表性质。栽青松又分为“涛促叨”,“栽浪叨”,老人老去时栽的青松叫“涛促叨”,大年三十时候栽的青松叫“栽浪叨”。

据老人讲述,青松这种有着代表性的植物产生于遥远的古代,洪水泛滥成灾之后的彝族人民生活中。老人口传洪灾后善良的三儿子幸存了下来,从葫芦里出来后眼前一片静寂,荒无人烟,只有自己孤伶伶的一个人。当他想念家人,失声痛哭的时候白发老人(仙翁)从天上驾着云彩来到了他身旁,问他为何而哭?三儿子把原因诉说了一番后白发老人用手中的拐杖在地上敲了几下,哒哒拐杖声落地处上就长出来一棵棵松树。那些松树枝繁叶茂,每个枝杆都均匀对称,可堪称松树中的翘楚。白发老人跟三儿子说:别怕,过几天就你就不孤单了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三儿子远远的看见七个女孩子驾着白云向青松飞来,她们有说有笑的在青松上来来回回,上了又下,下了又上的在打闹,捉迷藏。看到这场景,三儿子孤寂的心也慢慢的绽放了起来。到了天刚要亮的时候,七个女孩子又驾着白云慢慢的消失在了天空中。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绽放的心又将要慢慢枯萎了,他开始坐在草地上失声痛哭了起来,这时白发老人又出现了,再次问他为什么哭泣。他回答说:唉,晚上她们在我旁边打打闹闹,捉迷藏,一到天亮又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我孤单啊”。

这时,白发老人从自己的衣袋中拿出来一件破衣服,嘱咐三儿子说:明天天亮她们要想走的之前,你把我给你的裙子拿出来,你看上哪个就用这件衣服把她从头上套住,至少要套到腰围处,记住、要套到腰围处”。第二天天要亮时,三儿子照着白发老人说的去套女孩子,没承想七姐妹中老七跑得慢,被他给套住了,怎么飞也飞不起来。他一看原来是他表妹,(历史上彝族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在婚配上有娘舅方姻亲首选的传统)慢慢的他和表妹有了自己的孩子,表妹为了怀念她的六个姐姐在每年大年三十那天都会砍一棵青松栽在院子里,以此来纪念那段磨难中的美好时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栽青松的习惯便代代相传,一直留传至今!经过历史的演变后成为后人祭拜上天的神灵的一种方式,它代表着对天神地神(人们口说中的仙家)的虔诚膜拜,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栽青松的习俗在六七十年代过年的时候各村寨都可见到,都是大年三十栽好,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未亮就去祭拜,祈求来年平安,五福临门,五谷丰登、、、、、、。虽然在过年节庆中汉族村民家中也有栽青松的习俗,但其寓意差别还是很大的。

栽青松的作用:在彝族纳苏支系的传统中,栽好青松后要找来一块平整的木板,将木板牢固的放在青松的树杆上,不能让木板掉下来,放好木板后找来一把舒屋席”枝条“舒屋席”―红彝语发音,为滇青冈树)捆绑成一大把后栓在木板上方,以便插香用。之后把家里的农活生产工具,如锄头、砍柴刀、弯刀,背板、、、、、所有拿出来挂在青松的树杆上。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未亮就起来做饭,做好了之后备好祭品,在青松上搭着的木板上撒点松针(松针头朝里根朝外)把祭品放在木把上,把点着的香插在舒屋席上,完成祭拜摆设后就开始念彝语祈福词(仙、暗仙仙、、、、、、暗破冒,拟紧瑙雹,念度摸高刀毛囊、、、、、、),还边念祈福词边把祭拜酒碗抬起来,把酒撒在松针上,而这棵青松从大年初一一直到年十五才能拔除。

汉族村民传统中把青松栽好后,只捆一把松针绑在青松的中腰端,并不像彝族纳苏支系这样搭木板,撒松针。到大年初一早晨,点一支香插在松针上,象征性的像彝族纳苏支系的(萨衣品”彝语说法,将汤茶酒等混合物泼洒屋子各角落,用于驱邪)那样做点礼俗。所以老人常说大年初一过后,出门过路在外边看一下人家院子里栽的青松方式,就可以知道这一家是汉族还是彝族!由于历史的变迁,即使红彝居住地区各地,这种传统的习俗在进行时还是略有差异,本文内容仅供参考,用以简单记录我们消失的传统习俗。

图文来源:李忠武

  • No records
联系邮箱
立即提交
联系我们
391645731@qq.com